聚焦RFID天线选型核心需求,从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的基础定义入手,拆解高频与超高频阅读器天线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景,针对金属柜体管理、智能货架运营、自动化产线等场景,分别给出抗金属天线、智能柜天线、书立天线、近场天线等选型建议,同时解析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搭配逻辑,为不同行业提供场景化定制的RFID天线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
RFID大增益天线的增益定义(本质是能量空间分布调整而非能量放大)、常见认知误区,深入解析其增益与辐射效率、方向性系数的关联,介绍半辐射型产品特性(如Patch天线4-6dBi、定制款可达10dBi以上)及dBi/dBd换算方法,重点强调场景化定制天线在仓库密集货架(窄波束抗相邻标签干扰)、大型物流园区(远距离识别)等场景的应用,助力RFID读写器提升远距离识别精度与有效距离,为系统选型提供关键参数与实际应用参考。
RFID识别系统中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有效识别距离是RFID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识别距离定义为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能够稳定交换数据的距离。RFID识别系统的识别距离是一项综合指标,与电子标签及读写器的配合情况密切相关。根据RFID识别系统作用距离的远近情况,电子标签天线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可分为以下三类:(1)密耦合系统;(2)遥耦合系统;(3)远距离系统。
RFID射频识别技术近年来广受关注,被应用于众多领域,其中UHF(超高频)频段RFID应用最为广泛。UHF RFID国际标准有ISO/IEC 18000-6 Type A、Type B、Type C三类,Type C类标准是最新制定的,在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两种。本文针对Type C类标准中的防冲突算法进行研究,分析该标准采用的防冲突算法在面对快速运动标签群时的处理情况。
正常情况下读写器某一时刻只能对磁场中的一张射频IC卡进行读写操作。但是当多张IC卡片同时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时,读写器怎么办呢?读写器需要选出唯一的一张卡片进行读写操作,这就是防冲突。常见的非接触式智能卡中的防冲突机制主要有:面向比特的防冲突机制,面向时隙的防冲突机制,位和时隙相结合的防冲突机制。
遵守ISO15693协议的电子标签都有一个8字节共64bit的全球唯一序列号(UID),这个UID一方面可以使全球范围内的标签互相区别,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多标签同时读写时用于防冲突。8字节UID按权重从高到低标记为UID7--UID0,其中UID7固定为16进制的E0H,UID6是标签制造商的代码,例如NXP的代码为04H,TI的代码为07H;UID5为产品类别代码,比如ICODE SL2 ICS20是01H,Tag-it HF-I Plus Chip为80H,Tag-it HF-I Plus Inlay为00H。剩下的UID4-UID0为制造商内部分配的号码。